课程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下一代互联网》课程培训招生简章(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4-04-03来源: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

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本市组织开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的通知》(沪经信人(2012)675号),为加强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提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本市从2012年起组织开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本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通用科目课程培训考核情况,将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用及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制定通用科目课程之一——《下一代互联网》课程培训招生简章。

一、培训目标

本课程将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体系结构、应用特点与存在问题入手,系统讲解MPLS技术、IPv6协议、下一代网络安全、软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业务集成,以及移动IP技术和IPQoS等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通过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员较全面、深入了解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熟悉典型协议和业务模式,掌握关键技术的功能特点,并具备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二、招生范围及对象

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安排

本培训课程共16学时(2天),经考核合格取得4学分,具体的培

训安排如下:

日  期

时  间

培训内容

主要知识点

第一日

8:30-11:30

计算机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Internet体系结构和协议

下一代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MPLS技术

MPLS技术特点及其优点

MPLS网络与IP传统组网模式的比较

MPLS流量工程

13:00-16:30

IPv6协议及其

过渡

IPv6协议及协议新特性

IPv4过渡到IPv6的演进

IPv6应用与开发

下一代网络安全

下一代网络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

下一代网络网络层安全

云计算安全

第二日

8:30-11:30

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

软交换的定义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网络多媒体传输协议

下一代网络业务集成

NGN体系结构

新一代web应用框架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

13:00-15:00

移动IP技术研究

移动IPv4的基本原理

移动IPv6MIPv6

移动IPv4IPv6比较

移动IPv6实现关键技术

IP QoS

QoS的描述指标

QoS相关技术

移动IP QoS模型

MPLS QoS测试与部署

 

四、师资队伍

潘理,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可信软件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和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技术。合作出版4本教材专著,其中《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了“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近年来负责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0余篇,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2007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8年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

唐俊华,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1994年本科毕业,1999年博士毕业;1996-1997公派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一年;1999年4月至2000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在朗讯科技新加坡任技术顾问;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先后担任讲师和助理教授;2005年1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公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自组织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安全。IEEE会员;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参与两项863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

姚立红,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2003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其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在任职期间,一直工作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在教学方面,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通信网络》,指导了多项有关计算机网络及安全控制的学校本科生研究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参与完成了学校的优秀特色实验项目的建设,并参与教学实验平台开发以及相应的配套教材的撰写。在科研方面,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网络隐含信息流控制、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检查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五、授课方式

培训采取面授方式,并结合案例讨论。

六、考核时间及方式

随堂考核,笔试(考试时请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

参加培训并取得学分的,颁发本市统一的单科证书,并将培训考核情况记入其《继续教育证书》。

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督考。

七、成绩查询及考试发证

考试结束5个工作日后,通过网站的在线证书查询,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会统一向学员邮箱发送考试成绩的邮件,学员可登陆学员登记表中所填写的邮箱进行查询。考试合格者,将在培训结束后20个工作日左右收到领证通知的邮件,可前往以下领证地点领取《单科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

领证地点: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二楼204室

注意:已经获得《继续教育证书》的学员在第2次(或多次)参加继续教育时,应在学员签到时将《继续教育证书》交给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由培训机构统一办理继续教育课程登记。

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网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 2012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技术支持电话: 021-52065928转分机2046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300号5号搂1511(人才工作处)| 邮编: 200003 | 电话: 021-23119355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